工人日報-中工網記者 劉旭
閱讀提示
2023年5月,遼寧省博物館組建專業文創團隊后,系統梳理館藏資源,最終鎖定這幅名畫作為IP開發的核心。這一選擇獲得了市場熱烈回應,在網絡購物平臺上,“簪花仕女圖手捻”霸榜一時,一段時間,每個開館日,遼寧省博物館文創商店內外早早排起長隊,來自各地的年輕人只為搶購那款限量300件的“簪花”系列手作飾品。
“昨天閉館沒買到,今天特意又跑來一趟買簪花手串。”6月17日10時,來自吉林的高女士挎著的購物筐里裝滿了簪花仕女、玉豬龍IP形象的文創產品,她要將這些“網紅”產品送給親朋好友。在她看來,這些文創產品精致還有創意,能變臉的仕女冰箱貼,瑪瑙制作的簪花頭飾、掐紙工藝的花瓶擺件、簪花造型的氛圍燈……讓人人眼花繚亂。
這款引爆市場的“簪花”系列文創產品,設計靈感源自遼寧省博物館(下簡稱遼博)的鎮館之寶——唐代《簪花仕女圖》,描繪了唐代宮廷婦女閑適的生活情態,畫中仕女發髻高聳,簪著牡丹、芍藥、荷花等四時花卉。以此IP二次創作的“簪花”系列文創產品,成為2024年遼寧文創市場的現象級產品。
千年古畫的時尚重生
“我們希望打造一個有主題、有溫度、有故事的文創空間,給客群一個沉浸式的購物體驗。”遼博文創工作專班主任周穎秋介紹說。
“我們發現很多人知道遼博,也知道《簪花仕女圖》,但對二者關系認知是脫節的。我們希望通過文創產品架起這座認知的橋梁。”周穎秋向記者揭秘起研發歷程:最開始火起來的是一本紅色的鏤空印章本。從立意、設計、打樣、審核到生產,修改了10余個版本,每一處細節都透露著巧思。鏤空的仕女站立錯落有致,小到每個仕女的頭飾花卉各不相同,大到封皮背面印有古畫縮略圖。整體紅色選用了古畫中的礦物顏色。腰封是仕女圖的介紹,背景色與博物館中的說明牌顏色一致,旨在喚起人們參觀時的場景與記憶。
如今,簪花仕女IP衍生出的產品不只有冰箱貼、蓋章本、便箋紙,還發展出珠寶簪花首飾、氛圍燈、梳妝鏡、鼠標墊等多品類產品,甚至還和滿繡、剪紙、掐紙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合作出裝飾畫、擺件等多類產品。“每隔一段時間過來看精品展,總會特意逛一下文創店,產品更新的速度驚人。最近天熱了,還會買個仕女盲盒冰激凌吃。”沈陽市民張麗說。
據介紹,兩年多來,遼博文創產品呈幾何式增長,從創建當年的300個產品種類總數,到目前的1000多個,而且每年以500個的數量增長。2024年,遼博文創的營業收入同比上年激增534%。從最初合作的10余家單位發展到如今的60余家,遼博文創的品類也從最初的膠帶、書簽,擴展到家居、服裝,再到首飾等多元領域。“文創產品這股消費新潮流,既滿足了時尚追求,又凸顯了文化內涵,和當下年輕人的消費偏好不謀而合。”周穎秋說。
從文物活化到生活美學
遼博一樓有一個小小的展廳,里面是《探星——遼寧省博物館文創優秀作品展》。一件件將國寶與現代生活巧妙融合的產品令人目不暇接:“瑞鶴呈祥主人杯”取材自遼博十大鎮館之寶之一的《瑞鶴圖》。設計師將畫中仙鶴和宮殿元素重新設計,采用現代釉面工藝,制成茶具。榴實福滿石榴尊擺件設計靈感源于“清雍正窯變釉石榴尊”,文創團隊不僅保留了器物象征“家庭幸福和團圓”的傳統寓意,還創新地將其轉化為可以裝飾并手拎的隨身包。
“博物館文創要有紀念意義,還要附有功能性,能戴、能吃、能玩,融入人們的生活和學習中。這樣才能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‘活起來’。”遼寧省博物館副館長劉寧說。
爆款頻出的背后,是遼博系統化的文創研發機制。
日常工作中,團隊成員要大量對合作單位的設計稿進行初審。為了進行產品精細化,成員們到生產銷售一線,了解最新工藝和生產細節,提出有針對性的修改意見。遼博的文創產品研發周期壓縮到很短,一般紙質產品研發周期為1個月,金屬等產品研發周期控制在兩三個月,盡可能地迎合年輕客群的流行趨勢。遼博還提前將當年的展覽計劃分享給合作單位,讓制作商可以提前設計文創產品,這種快速響應市場的機制確保了文創產品的持續創新力。
采訪中,周穎秋向記者分享了他們“細節制勝”的理念:標準化、科學化管理流程,讓每件進入博物館的文創產品都有條形碼,可追溯。如今,遼博已在天貓、京東、抖音、小紅書等多個網絡平臺統一外部形象,進行圖形、文字等全品類的升級。去年,在小紅書的博物館類熱度排行榜中,遼博排名第八名。
多業態融合
“瑪瑙文創產品的銷售額一下子翻了10倍。”與遼博合作的阜新市瑪瑙文化博物館館長曹輝介紹說。如今的年輕人更喜歡有主題、有創意的產品,遼博的簪花、玉豬龍IP打開了瑪瑙文創產品的市場銷路。
近兩年,遼博在致力于宣傳推廣傳統文化的同時,也積極推動多業態合作實踐。文創商店里,有專門的非遺工藝與文創IP融合的柜臺,一款滿繡的玉豬龍擺臺十分受歡迎。遼博推出手作、非遺傳承人扶持計劃,讓遼博的IP融入到手作及非遺工藝中,增加文創產品的藝術和文化價值。今年5月,遼博推出了一套數字文物藏品,包括遼鎏金銀捍腰和遼魚形金耳飾,消費者可以購買到屬于自己的文物數字藏品。“瑞鶴圖”充電寶,采用先進技術,做到了審美與科技的融合。
“有態度又實用,有情懷又獨特,有質感又新潮。文創產品讓文化知識由被動灌輸轉變為主動探尋,是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。”周穎秋這樣評價成功的文創產品。
文創商店柜臺前,工作人員小心取出一枚“簪花仕女圖手捻”,岫玉勾勒的牡丹花輪廓流暢優美,鑲嵌的天然石在燈光下折射出溫潤光澤。這件明星產品,如今已成為遼寧文創的亮眼名片。走出遼博時,幾位年輕女孩正興奮地展示剛買到的簪花手串。柔和的色彩與她們時尚的衣著相映成趣。此刻,千年的文化不再是玻璃展柜里的靜物,而成為握在手中的溫度、戴在手臂的風華。
關于中工網 | 版權聲明 |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10-84151598 |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:010-84151598
Copyright ? 2008-2025 by m.carsview.com.cn. all rights reserved